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1-06 近代中西方风景园林理论与发展 | 公园更新
《风景园林》2021-06 | 191 Vol.28
专题1:近代中西方风景园林理论与发展
专题2:公园更新
本期导览
刊首语
| 中西方交流视角下的近代园林
赵晶
中国近代启蒙是在中西方交流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相比于明末清初时通过贸易形式进行文化交流,晚清民初的中西文化交流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方式上都要丰富得多。由中国学者创办的英文期刊《天下》月刊涉及书法、美术、雕刻、建筑、园林等内容,主动系统地向西方介绍了中国文化;由朱启钤兴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延聘和资助了梁思成、刘敦桢等学兼中西的学者参与研究,通过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测绘和中外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为中国造园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此背景下,本土传统园林研究的持续与部分外国园林观念的引入构成了中国园林发展的内外2种动因。中国近代园林的发展因此跨越了创新变革的鸿沟,逐渐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皇家园林由于社会制度的变更而发生了性质上的转变,近代城市公园、租界园林、侨商园林等新的园林类型陆续出现,在园林中往往会见到西方文化的影子,甚至出现了一些所谓中西合璧的园林。
专题1:近代中西方风景园林理论与发展
| 多学科视野下中国近代造园理论的源流与建构研究
赵纪军 张昪
摘要:造园是一种“综合的技术”、一门“综合之科学”,这成为中国近代一些接受或接触过造园专业教育的学者的共识;同时,园艺、林业、市政、建筑等近代业已确立的学科开展了与造园相关的教育活动,相应则有汲取外来理论、立足本土传统的诸多理论探索与建设。这种知识进展与汇聚的“量变”是1951年“造园组”创立这一“质变”的历史基础。通过回溯不同背景专业学者之理论引介、探索的内容与渊源,剖析其理论建构的要旨与路径,从而还原近代学界理论争鸣与思想碰撞的整体图景,厘清由近代造园的理论探索与知识积淀到现代学科组建的内在关联,客观评价多学科造园理论建构的历史价值,加深对于风景园林学科史学脉络的连续性、整体性认识,为当下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与参照。
关键词:风景园林;“造园”;多学科;近代;理论;学科史
余森 、陈植及程世抚的部分代表性著述
| 从童寯到喜龙仁:近代中国园林研究的东学西渐
刘珊珊 黄晓*
摘要:西方对中国园林的认识经历了3个阶段:从早期的向往热爱到20世纪前后的贬抑排斥,再到20世纪30年代以来逐渐回归理性。通过梳理这一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阐释了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第一次转变与中西意识形态的交锋和中日对外文化传播的竞争有关,为应对这一转变,1935年中国学者创办英文版《天下》月刊,1936年建筑学者童寯发表英文文章《中国园林》,1948年美术史学者喜龙仁出版外文著作《中国园林》;这些事件前后呼应,开启了确立中国文化国际形象的新历程,推动了中国园林在海外的传播和海外学者对中国园林的研究。
关键词:中国园林;跨文化传播;中日比较;童寯;喜龙仁;《天下》月刊
喜龙仁《中国园林》收录的恭王府和圆明园平面图
延伸阅读:
[1] 柯律格.西方对中国园林描述中的自然与意识形态[J].傅凡,薛晓飞,译.风景园林,2009,16(2):87-97.
| 近代城市山水风景公园化:认知、营建与事功
毛华松 王雪纯 吴映华夏
摘要:在西方文明冲击下,近代公园被视作“文明装置”,成为中国各地都市计划的重要部分。作为古代城市形胜和游憩之地的山水风景,在何种情形下、以何种方式融入公园化实践,并承担何种作用,是厘清中国山水风景审美近代转型的关键线索。基于近代城市转型和市政计划概况,重点围绕武汉、广州和南京3个城市,探讨了20世纪20年代城市管治边界外扩下的山水风景资源的融合发展及其相应的风景认知和营建,指出了近代山水风景公园化在公共空间供给、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和新规划思想实践3个方面的历史贡献。对理解古代城乡一体化到近代城乡二元发展过程中,城市与山水在审美、功能、营建关联上的转型,反思当前国土空间视野下的自然文化资源保护与公园城市建设,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山水风景;近代城市;田园城市;近代公园;审美转型
南京 1928 年划定市区界限与古城范围对比
延伸阅读:
[1] 张天洁,张玉琦.天然山水与田园真趣:昆明近代公园规划与建设研究 [J].风景园林,2019,26(1):101-105.
[2] 周向频,刘曦婷.遗产保护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公共园林谱系研究:方法与应用[J].风景园林,2014,21(4):60-65.
| 文化变迁的产物:东北近代公园演化进程与机制解析
余洋 张琦瑀
摘要:东北近代公园在政权更替的历史背景下诞生,伴随着城市发展不断演变。以公园的历史变迁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传承式、覆写式和叠加式3种模式。东北城市发展的国际性空间特征使公园成为异域性和本土性竞争或者复制的场域,其产生与发展的内在诱因是政治和文化的双重影响。对东北近代公园历史变迁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将有助于厘清其历史遗产和文化景观的价值,因循遗产保护的原则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关键词:风景园林;东北近代公园;历史变迁;龙沙公园;兆麟公园;胜利公园
3 种历史变迁模式图
延伸阅读:
| 城园互动:上海近现代城市化中公共园林转型机制研究
段建强 张桦
摘要:上海近百年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类型城市空间逐渐转型成为公共园林。豫园、外滩公园和上海世博园区是公共园林转型驱动城市发展的典型案例,它们在发挥锚固作用、诱发更新动因、型塑空间文化3个方面共同构成“城园互动”的转型机制。以城市编年结合更新叙事的空间文化研究视角,就这3个城市公共园林在上海城市现代化的空间转型议题下加以“范式”的比较研究,总结并提出上海城市空间公共园林转型的“城园互动”机制基本理论框架。
关键词:城园互动;上海;公共园林;城市更新;转型;范式;比较研究;近代园林史
豫园兴废历史阶段简图
| “事件路径”视角下欧洲园林的现代主义特征:19 世纪 50 年代—20 世纪 70 年代
赵晶 练则可 姜昕怿
摘要:19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现代主义思潮涌现并影响了欧洲的园林设计,使之展现出现代主义特征,逐渐从传统走向现代。深刻解读欧洲园林现代主义特征的发展对当今的风景园林历史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事件路径”视角开展研究,以欧洲现代主义园林事件为路径,基于大量历史原始文献和专著,采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的定性研究方法,梳理这一历史时期欧洲园林的现代主义特征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总结其风格形式的历史特征,解析园林设计理念的流变,挖掘其功能和属性转变的历史动因。归纳欧洲园林的3个现代主义特征:由繁复到简约的设计要素变化,由感性到理性的技术应用态度,由局限到开放的园林社会功能扩展。
关键词:风景园林;现代主义;事件路径;欧洲园林;设计思潮;设计要素
威廉·莫里斯的第一个家和花园,回避了维多利亚花园的炫耀式的图案种植形式
延伸阅读:
[1] 尹豪,贾茹.现代主义对英国园林的影响浅析[J].风景园林,2016,23(6):30-35.
[2] 安德森,卡玛拉,申亚男.第一代葡萄牙风景园林大师(1940—1970)[J].风景园林,2008,15(6):42-53.
专题2:公园更新
| 基于遗产价值评估的历史公园更新策略
周向频 陈路平
摘要:历史公园成为当下城市更新的重要对象,但其遗产保护的独特性为公园更新带来不少难题与挑战。通过梳理国内外遗产价值评估及运用的既有研究,对现有历史公园遗产价值评估模式加以优化,将其分为价值评估部分与活态改造评估部分,面向全园整体与园内要素2个层级展开;同时探讨了在公园更新过程中遗产价值评估介入的方式及思路,基于评估结果提出城市视角的宏观更新策略与公园内部视角的微观更新策略。
关键词:遗产价值评估;历史公园;公园更新;设计策略;活态改造;城市视角;园林要素
英国历史公园保护与更新流程体系
| 城市文化资本与地方重塑:新加坡公园建设与更新历程解析(1968—2020 年)
张天洁 程秉钤
摘要:当前城市发展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和文化内涵,公园更新正成为提升城市文化资本的重要媒介。在“花园城市”新加坡,公园更新不仅有效提升了国家形象、突显了城市特色,还增强了城市活力和对人才及资本的吸引力。在文化经济政策功能主义理性和工具主义理性作用下,公园更新主要通过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和控制权方面来提升城市文化资本。20世纪60—70年代,在“新加坡人”国家认同政策的推行下,新加坡国家植物园、裕廊公园、市镇公园通过建设多元文化主题公园促进种族融合;20世纪80—90年代,在“高品质生活”和“高雅社会”政策的引导下,丰富各级公园文化景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2000年以来,基于“文艺复兴城市计划”,公园成为地方文化和公共艺术的主要展演场所,“艺术渗透生活”贯穿于滨海湾花园、裕廊湖花园以及市镇社区花园中。新加坡的公园建设与更新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并制定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作为保障,通过构建多元、高效、特色、实用的公园网络来提升环境宜居性和居民幸福感,并吸引国际投资和人才,可供中国公园更新的政策制定、规划设计等参考。
关键词:公园更新;文化经济政策;城市文化资本;国家认同
文化经济政策影响下的国家、区域、市镇公园主要建设与更新部门协作关系
作品
| 厦门中山公园景观更新
王向荣 林箐
厦门中山公园是城市的文化遗产,有其特定的历史价值和长久的游憩价值。历史价值的维护需要通过保护历史遗迹和延续历史特征来实现,而游憩功能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需要对应不同的空间和设施。因此,中山公园的更新改造主要处理的是 2 个问题:一是延续公园的历史特征;二是提供符合今天生活方式的新的游憩空间和设施。
厦门中山公园布局的历史演变
研究
| 城市绿色空间生境样方构成与形态要素:以西安为例
刘晖 曹朔 陈宇
摘要:城市中小尺度绿色空间的生境质量与其连通性结构对于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中国社区生活圈服务影响下的城市绿地建设,形成了具有一定典型性、重复性的绿色空间格局。探讨城市绿色空间构成的最小样方及其生境要素与形态结构是提升城市生态品质与绿地规划设计的重要途径。基于西北地区城市场地生境营造与地被植物群落设计的基础性成果,以西安城市新旧城区绿色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综述研究—地理信息解译—现场调查—聚类分析的研究路径,提出“2 km×2 km”的城市街区绿色空间生境网络的基本尺度样方及4种典型模式,即单核心放射型、多核心散布型、廊道穿越型、散点分布型,并分析了样方的形态、要素与空间格局的耦合关系,初步探究提升样方体系中绿色空间生境网络构建的途径。
关键词:城市绿色空间;城市景观镶嵌体;街区尺度;研究样方;场地生境;城市生物多样性
新规划地区公共绿地布局理论模型
延伸阅读:
[1] 李仓拴,刘晖,杨伊婷,等.西北干旱城市破碎化绿地生境的植物群落设计途径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2):88-93.
[2] 刘晖,许博文,陈宇.城市生境及其植物群落设计:西北半干旱区生境营造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4):36-41.
| 基于水鸟栖息地保育的城市滨水生境网络构建与优化策略:以昆山市为例
汪洁琼 李心蕊 王敏* 葛俊雯
摘要:城市生物多样性作为评判城市自然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日益受到学界与业界的关注。从水鸟栖息地、滨水生境网络、生物多样性支持服务提升的角度切入,探讨城市自然系统整体规划的新思路与途径。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通过文献爬梳与野外调研,归纳并识别建成环境中影响水鸟生存的关键因素,构建昆山市滨水水鸟栖息生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rcGIS软件对现状滨水生境进行适宜性分析的空间制图,构建昆山滨水生境网络并提出水鸟栖息地营造要点。研究提出以水鸟为指示物种的滨水生境网络构建的三大要点:1)识别生境源地,并加强对重要生境源地的保育;2)利用连通度高、水面率高的适宜空间构建滨水生境廊道;3)增加“踏脚石”战略点,完善中心城区水鸟栖息生境功能性连通。旨在为建成环境规划设计中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评价标准及技术支撑,以生境网络为依托构建辩证的人–水–鸟的健康关系。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自然系统;生物多样性;水生境;生态系统服务;网络构建
研究框架
延伸阅读:
[1] 陈思清,汪洁琼,王南.融合景观连通性的城镇规划与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效能优化[J].风景园林,2017,24(1):66-81.
[2] 张东旭,程洁心,邹涛,等.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生境网络规划方法研究与实践[J].风景园林,2018,25(8):41-45.
| 社区绿地空间使用效率综合影响因素研究
盛强 庞天宇 尹雪静
摘要:社区绿地空间建设对美化生活环境、增强邻里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北京市回龙观社区为例,综合实地调研与网络开放数据,应用空间句法模型分析关联性空间影响因素和局部影响因素对社区绿地空间使用效率的影响,目的在于促进邻里交往,优化社区绿地空间布局。结果表明:1)小尺度范围的空间拓扑可达性和座椅、健身器械等基础设施的分布数量均与社区绿地空间使用效率有正相关关系。2)相较于社区绿地空间样本总量和居住小区绿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公园绿地的使用效率对座椅、健身器械等基础设施的分布数量依赖最为明显。3)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得出社区绿地空间使用效率主要受座椅设施分布数量和小尺度空间拓扑可达性的综合影响。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绿地硬化铺装面积、基础设施数量等局部影响因素对绿地使用效率影响最为直接但不稳定,受社区类型和不同季节影响差异较大,而以小尺度空间拓扑可达性为代表的关联性空间影响因素对绿地使用效率影响稳定。
关键词:社区绿地空间;公园绿地;居住小区绿地;空间句法;使用效率;稳定性
研究范围与绿地空间选取
延伸阅读:
[1] 盛强,胡彦学,宋阳.空间形态与绿化因素对夏季胡同居民社会聚集的影响[J].风景园林,2019,26(6):23-28.
|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上海市社区公园服务半径及影响因素研究
刘颂 杨莹 贾虎
摘要:公园绿地作为城市中主要的自然空间,一直以来按照公园规模及其相应的服务半径形成的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来衡量其布局的合理性。但在现实中,由于难以获取居民实际行为规律,公园的实际服务范围与设定的服务半径是否一致无法被精准验证和分析。手机信令数据等新数据源包含居民生活活动空间信息及公园使用数据,能够突破传统数据的制约。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42座社区公园,采集2019年5月9天(包含4个周末和5个工作日)内到访公园的游客的手机信令数据,通过追踪游客的驻留地信息,计算各公园的实际服务半径。发现上海市社区公园的实际服务半径普遍较大,平均为5 879.9 m。对社区公园服务半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社区公园服务半径与公园使用满意度和空间活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公园的区位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公园面积和交通便利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社区公园建设应该提高公众参与度,从“空间建造”转变为“场景营造”,提高公园品质;结合周边的公共空间进行功能与空间的融合,提高公园周边的空间活力。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对公园服务范围进行精细化识别,能够提升公园规划的合理性。
关键词:风景园林;手机信令数据;社区公园;服务半径;上海中心城区;大数据
样本公园空间分布图
延伸阅读:
[1] 方家,刘颂,王德,等.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上海城市公园供需服务分析[J].风景园林,2017,24(11):35-40.
| 近 40 年(1980—2019 年)中国城市专类公园在风景园林领域研究进展与展望
郭茹 张佳乐 王洪成*
摘要:专类公园发展与城市绿地服务供给密切相关。综合运用样本数据特征分析和关注度图谱分析,对1980—2019年中国风景园林领域相关的专类公园文献样本进行研究,将城市专类公园研究历程划分为平稳查究期、查究发展期、快速发展期3个阶段,总结各阶段研究内容与方法特征。从景观功能、规划设计、绩效评价3个维度对15类专类公园研究内容进行关注度图谱等级分析,对当前专类公园总体研究重点进行评述,并结合外文文献分别从专类公园功能价值、空间格局、绩效评价3个方面提出研究展望,突破了以往对专类公园个体类别的研究局限。
关键词:风景园林;关注度图谱;城市公园;专类公园;功能价值;空间格局;绩效评价
专类公园研究内容关注度图谱
延伸阅读:
[1] 金雅萍,戴开宇,戴代新.城市历史公园三维可视化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J].风景园林,2020,27(2):77-82.
[2] 李永红.遗址公园:基于遗址保育前提下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J].风景园林,2012,19(2):150.
[3] 庄伟,段玉侠.郊野公园植物多样性的生态恢复与重建:以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为例[J].风景园林,2019,26(1):42-46.
[4] 胡玎,王越.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特色化建设与运营[J].风景园林,2010,17(6):123-127.
[5] 牛牧菁.从保护心理学角度探讨动物园沉浸式展示设计[J].风景园林,2021,28(2):103-108.
[6] 屠荆清.空间组成对使用者行为影响之研究:以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园为例[J].风景园林,2017,24(11):113-117.
| 武汉市汉正街区历史形态演变与水环境的耦合关系研究
夏文莹 杜雁* 王玏
摘要:研究城市历史形态与自然环境在演进中的作用关系是认知城市、保护历史风貌和地域性建设的重要基础。以武汉汉正街区为例,基于文献与场地研究,选取边界、街巷、商业中心、水利基础设施作为历史形态的四要素,按时间发展视角分析其与水环境的演变过程和耦合关系。研究发现:汉正街区历史形态和水环境经历了高度耦合—较高耦合—较高耦合—中度耦合—较低耦合的过程,在历史演进过程中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作用机制,对城市历史形态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城市景观特征的保护要重视发现形态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和内在秩序。
关键词:城市形态学;历史街区;形态演变;水环境;耦合关系
汉正街区边界演变过程
| 明长城宁夏镇军事聚落分布与选址研究
段诗乐 林箐*
摘要:宁夏镇的明长城军事聚落奠定了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北部城镇的发展基础。通过史料分析与实地踏勘,对宁夏镇军事聚落的层级构建与分类、总体分布规律、选址类型及其特征等展开研究。研究表明:宁夏镇军事聚落具有镇、卫、所、堡4级层次,可分为中心聚落、沿边军堡和腹地屯堡3类;聚落总体分布受军事战略与屯田开发的影响,表现出分路与分层的规律,屯堡分布则受灌渠制约;聚落选址以安全因素为主导,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从军镇–聚落2个尺度对宁夏镇军事聚落展开研究,丰富了明长城军事聚落的研究内涵,对宁夏地区的城乡规划与古城遗址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明长城;宁夏镇;聚落层级;空间分布;选址特征
明长城宁夏镇军事聚落分布
| 渗透与显现:透明性视野下景观真实空间与意识空间的二元辨析
赵爽 吴丹子* 周琨
摘要:“透明性”作为建筑学科中审视空间品质的独特视野,源于立体主义绘画。当其置于风景园林学科语境下时,尝试回溯并拆分“透明性”英译形容词“transparent”,提出“渗透”(trans-)到“显现”(意大利语:parere)的二元辨析解读视角,并以真实空间与意识空间的完形倾向来剖析其引申义:论证“渗透”是外在真实空间相交叠的渗透,具有层化性、消融性、离散及不确定性;“显现”是由渗透空间引发的内在意识空间的显现,其核心是层叠空间渗透作用下引发的意识空间的完形补足,因而探寻景观真实空间与意识空间的“透明性”是一种过程品质。进而,在当今风景园林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审视透明性的“渗透与显现”,它作为从景观真实空间走向意识空间的新视野,蕴含了空间体验、精神共鸣、意境升华的潜在意义。从而揭示透明性视野具有从西方到东方、古典到现代、抽象到移情的更为广泛的适用性价值,引发人与自然的共鸣。
关键词:风景园林;透明性;渗透;显现;意识空间;完形心理学
加歇别墅中的隐性结构,勒·柯布西耶(1927 年)
| 诗情画意,天人合一:韩国潇洒园理水意匠研究
于东明 刘兵
摘要:潇洒园(韩语:소쇄원)是朝鲜中期文人梁山甫隐居的墅园,是韩国代表性古典园林之一,因地制宜、寄情山水、情景交融是其典型造园手法。基于《潇洒园四十八咏》和实地考察,在概述该园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对其独特的理水意匠,即水的源尾、形态、动静、生态、声景及意蕴等方面加以分析,最终实现生境、画境与意境的完美融合,以期为园林中的水景营造及景观维护提供案例借鉴。
关键词:文人园林;别墅园;图咏;理水;潇洒园;朝鲜中期
潇洒园木版刻图
延伸阅读:
[1] 孙筱祥.艺术是中国文人园林的美学主题[J].风景园林,2005,12(2):32-39.
本期引文格式
2021/06
[1] 赵晶.中西方交流视角下的近代园林[J].风景园林,2021,28(7):6-7.
[2] 赵纪军,张昪.多学科视野下中国近代造园理论的源流与建构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6):10-17.
[3] 刘珊珊,黄晓.从童寯到喜龙仁:近代中国园林研究的东学西渐[J].风景园林,2021,28(6):18-24.
[4] 毛华松,王雪纯,吴映华夏.近代城市山水风景公园化:认知、营建与事功[J].风景园林,2021,28(6):25-31.
[5] 余洋,张琦瑀.文化变迁的产物:东北近代公园演化进程与机制解析[J].风景园林,2021,28(6):32-37.
[6] 段建强,张桦.城园互动:上海近现代城市化中公共园林转型机制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6):38-43
[7] 赵晶,练则可,姜昕怿.“事件路径”视角下欧洲园林的现代主义特征:19 世纪 50 年代—20 世纪 70 年代[J].风景园林,2021,28(6):44-49.
[8] 周向频,陈路平.基于遗产价值评估的历史公园更新策略[J].风景园林,2021,28(6):50-55.
[9] 张天洁,程秉钤.城市文化资本与地方重塑:新加坡公园建设与更新历程解析(1968—2020 年)[J].风景园林,2021,28(6):56-63.
[10] 王向荣,林箐.厦门中山公园景观更新[J].风景园林,2021,28(6):64-69.
[11] 刘晖,曹朔,陈宇.城市绿色空间生境样方构成与形态要素:以西安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6):70-75.
[12] 汪洁琼,李心蕊,王敏,葛俊雯.基于水鸟栖息地保育的城市滨水生境网络构建与优化策略:以昆山市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6):76-81.
[13] 盛强,庞天宇,尹雪静.社区绿地空间使用效率综合影响因素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6):82-87.
[14] 刘颂,杨莹,贾虎.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上海市社区公园服务半径及影响因素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6):88-93.
[15] 郭茹,张佳乐,王洪成.近 40 年(1980—2019 年)中国城市专类公园在风景园林领域研究进展与展望[J].风景园林,2021,28(6):94-99.
[16] 夏文莹,杜雁,王玏.武汉市汉正街区历史形态演变与水环境的耦合关系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6):100-106.
[17] 段诗乐,林箐.明长城宁夏镇军事聚落分布与选址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6):107-113.
[18] 赵爽,吴丹子,周琨.渗透与显现:透明性视野下景观真实空间与意识空间的二元辨析[J].风景园林,2021,28(6):114-120.
[19] 于东明,刘兵.诗情画意,天人合一:韩国潇洒园理水意匠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6):121-126.
延伸阅读
[1] 柯律格.西方对中国园林描述中的自然与意识形态[J].傅凡,薛晓飞,译.风景园林,2009,16(2):87-97.
[2] 张天洁,张玉琦.天然山水与田园真趣:昆明近代公园规划与建设研究 [J].风景园林,2019,26(1):101-105.
[3] 周向频,刘曦婷.遗产保护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公共园林谱系研究:方法与应用[J].风景园林,2014,21(4):60-65.
[4] 刘珊珊,黄晓.由私及公:社会文化视角下的无锡近代园林转型[J].风景园林,2020,27(2):20-25.
[5] 尹豪,贾茹.现代主义对英国园林的影响浅析[J].风景园林,2016,23(6):30-35.
[6] 安德森,卡玛拉,申亚男.第一代葡萄牙风景园林大师(1940—1970)[J].风景园林,2008,15(6):42-53.
[7] 李仓拴,刘晖,杨伊婷,等.西北干旱城市破碎化绿地生境的植物群落设计途径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 (2):88-93.
[8] 刘晖,许博文,陈宇.城市生境及其植物群落设计:西北半干旱区生境营造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4):36-41.
[9] 陈思清,汪洁琼,王南.融合景观连通性的城镇规划与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效能优化[J].风景园林,2017,24(1):66-81.
[10] 张东旭,程洁心,邹涛,等.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生境网络规划方法研究与实践[J].风景园林,2018,25(8):41-45.
[11] 盛强,胡彦学,宋阳.空间形态与绿化因素对夏季胡同居民社会聚集的影响[J].风景园林,2019,26(6):23-28.
[12] 方家,刘颂,王德,等.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上海城市公园供需服务分析[J].风景园林,2017,24(11):35- 40.
[13] 金雅萍,戴开宇,戴代新.城市历史公园三维可视化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J].风景园林,2020,27(2):77-82.
[14] 李永红.遗址公园:基于遗址保育前提下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J].风景园林,2012,19(2):150.
[15] 庄伟,段玉侠.郊野公园植物多样性的生态恢复与重建:以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为例[J].风景园林,2019,26(1):42-46.
[16] 胡玎,王越.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特色化建设与运营[J].风景园林,2010,17(6):123-127.
[17] 牛牧菁.从保护心理学角度探讨动物园沉浸式展示设计[J].风景园林,2021,28(2):103-108.
[18] 屠荆清.空间组成对使用者行为影响之研究:以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园为例[J].风景园林,2017,24(11):113-117.
[19] 孙筱祥.艺术是中国文人园林的美学主题[J].风景园林,2005,12(2):32-39.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1年06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刘昱霏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